账外资金是指违反国家法律法规,及其他有关规定,侵占截留国家和单位资金,未列入本单位财务法定账内,或未纳入预算管理,而私存私放的资金。账外资金的来源主要有截留收入、虚列支出和虚报费用,应收应付往来款项转出等。近几年来,行政事业单位财务核算经历了“会计委派”“会计集中核算”“国库集中支付”等会计变革,严格控制了资金使用,规范了资金管理,但个别单位为了逃避监督利用各种机会和方法设立“账外资金”,手法愈加隐蔽,给审计机关等单位追查“账外资金”增添不少难度。追查账外资金应从以下六个方面入手。
一、从被审计单位内控制度的薄弱环节入手
每一家被审计单位都具有自身的行业属性和经营特点,审计人员应充分了解被审计单位的基本情况,主要了解被审计单位法律环境监管环境、单位性质,内部机构设置,会计制度选择和运用,工作人员基本情况、单位内部控制的设置与执行情况,特别关注房屋及其他闲置资产出租、处置、投资等单位内部控制薄弱环节,并安排适当的审计程序,有针对性的进行审计。如我们在某单位审前调查时发现该单位临街有五个门面,其中:四个出租,一个用于本单位的打字复印,但在审计该单位时只发现2个门面的租金收入入账,另外2个门面租金收入用单位自制收据收取后转移至账外,形成“账外资金”的事实。
二、从被审计单位文字资料中记载的异常经济活动入手
被审计单位重大的经济决策,一般都要召开会议,集体研究,民主决策,形成相关会议记录。因此我们仔细查阅被审计单位的会议记录及相关文件,查找账外资金线索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。如在对某单位进行经济责任审计中,其会议纪录记载着该单位用某建筑公司赞助款30万元,购买30部空调的会议纪录,但财务账内并无此业务事项的会计纪录。经追查,发现该建筑公司捐赠30万元购买36空调,其中6台空调装到了领导家里的事实。又如在某单位会议纪录记载着该单位有5名工作人员停薪留职,但在财政部门支付的工资明细单中有这5名工作人员的明细。经调查核实,发现了该单位利用停薪留职工作人员套取财政资金的事实。
三、从查被审计单位大额的支出或费用的异常变动入手
每一家被审计单位不同年度的各项财务指标大体相当,通过几年财务数据的分析对比,可以发现被审计单位的某些支出或者费用有特别异常的变动,这存在着虚列支出或虚报费用的可能,在选择支出或费用的财务数据进行分析时,应特别关注被审计单位的业务招待费,油修费,差旅费,修缮费以及其他的大额支出项目,如我们在某行政单位审计时,发现该单位某年的油料费,远远超过其他各年,但该单位并没有增加行驶车辆,且出车人员各年的出车补足相当(按行驶公里计算)后经追查,发现该单位虚报油料费支出形成“账外资金”并用于发放该单位奖金福利的事实。
四、从相关单位的往来账目入手
往来科目是许多单位隐藏收入,转移资金的地方,应特别关注发生额比较频繁的往来款项,作为呆账核销的往来款项,关联方的往来款项、期初没有余额而本期借方发生额和贷方发生额完全相等的往来款项。审计人员应当对往来款的期末余额进行审计分析,对有疑点的往来项目或函证或到有关单位调查核实。如在某单位的审计中,我们对该单位核销的往来款项5笔6万元,对相关单位进行核查,发现该单位核销的往来款项中有一笔应收B单位3万元的往来款项,B公司并不欠此款项,而且B单位出具了被审计单位的开据往来收据,经查实发现被审计单位收B单位往来款3万转移至账外形成“账外资金”的事实。
五、从盘点库存现金入手
盘点现金一般要采取突击的方式,以避免被审计单位之间相互串通、转移违纪资料,在不侵犯出纳人员个人权利基础上,清查其使用的办公桌和文件柜等办公用品,不放过其中的任何物证。对于现金的盈余和短缺,要进行仔细分析,追查发生的时间原因,并特别关注现金盘盈情况,现金盘盈很可能是因为该单位存在着收入往来没有入账,形成的账外资产,审计人员可根据此线索进行追查,从而找出此账外资金的全貌。
六、从审查银行对账单入手
银行存款其常见的舞弊形式有:擅自提现、故意制造余额差错以保持结账时的试算平衡、利用未达账项掩饰其舞弊行为、涂改票据侵吞企业财物、转账套现等。将银行对账单与被审计单位银行日记账进行核对,不仅要核对余额,更重要的是核对发生额,这样做主要是对被审计单位银行存款业务发生的真实性、完整性进行审查,看是否有对账单已入账,而被审计单位没有入账的可能性,同时应特别关注银行对账单的一进一出业务项目,并安排一定的程序进行审计。如在某单位的审计中,函证该单位几个银行账户余额没有发现问题,审计人员仔细查阅该单位金额比较大的银行对账单,发现有多处一进一出业务项目,涉及金额比较大,审计人员核对该银行账户的发生额,并对银行对账单中一进一出的业务项目,有针对性的实施了相关审计程序。发现该单位利用银行账户转移资金(截留收入不入账)形成“账外资金”的事实。